中国山东大学之行回顾 感受孔子教诲

  • 522호
  • 기사입력 2023.08.25
  • 편집 이수경 기자
  • 조회수 1701

作者:权相禧 媒体传播系教授


山东大学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它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山东大学成立于1901年,在多个学术领域进行着教育和研究。它设有工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多个教学院系和研究生院。同事,山东大学也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与世界上许多知名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通过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了瞩目成果。


济南,享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因此又被称为“泉城”,因处在济水之南而得名。济南因“泉水”而闻名于世,素有“世界最美城市”“古今奇观”之称。在济南市内,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泉等名泉。其中,“趵突”是指泉水喷涌奔突的样子。此外,济南古城以北还有一个名为大明湖的天然湖泊,湖水来自于济南城内的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泉等泉水。每到夏日,湖水两岸柳丝低垂,荷花点点,真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悠久的历史也给泉城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春秋时期以来,在山东这片土地上,曾经建立过齐国、鲁国等诸侯国。由于这些地理环境背景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山东的文学、饮食、酒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山东曲阜也是孔子故里,建有孔庙。在这里,为了祭孔从而制作出的艺术、料理和酒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成为了创新的“孔府”、“孔府家酒”等。


此次参观山东大学一行共有10人。分别是笔者权相禧(媒体传播学科),金喆焕、金炳宇(电子电子工程学科)、朴正夏(本科)、郑宇潭(国语国文学科)教授们和国际处洪昌完、黄善成科长,职员金智恩,信息通信组黄敏浩科长,宣传组组李秀景职员。


第一天,8月13日(周日),笔者一行在35度的酷暑中抵达济南国际机场。


山东大学国际处工作人员王岩在机场等待我们。出国审查时间比想象中的要长,所以山东大学的教职员工们等了我们很久。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迎来了亲切的问候与介绍。随后,我们乘坐大巴离开机场前往山东大学。与此同时,我感受到了山东炎热的天气。山东大学为我们一行提供的酒店名称是“学人大厦”,就在学校里面。酒店正门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欢迎成均馆大学代表团访问山东大学"的中、韩文字样。看到欢迎我们的韩文句子,感慨万千。我们特意等待着出现韩文欢迎词的刹那,拍下了第一张集体纪念照。


在学人大厦短暂休息后,我们把便装换成正装,在酒店大厅重新集合。随后,我们离开酒店到了明德楼,去参加山东大学的欢迎会。


在明德楼A座一楼的会见厅,我们见到了山东大学副校长刘建亚,他表示很高兴能在新冠疫情之后重新开放教职员研修项目,之后也会积极支持教职员培训项目。刘建亚副校长表示今年是成均馆大学和山东大学签署合作交流协议的30周年,具有里程碑意义。他期待深化现有的合作并发展新的合作。参会的山东大学孙凤收部长表示国际事务处为了两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并且希望我们度过愉快的时光。我们代表团的团长金喆焕则表示:“非常感谢刘建亚副校长能在周日出席欢迎活动。希望双方能够共同建立学术交流,进一步加深两校的关系。也希望包括副校长在内的在座各位的家庭都能和睦。”



晚上6点,副校长的欢迎晚宴气氛融洽。在晚宴上,双方就山东大学与成均馆大学之间的交流和历史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互相介绍两所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彼此分享对未来合作方向想法的宝贵时间。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两所大学之间友好的往来历史与未来的发展重点。


在当天的参观中,我听到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在孔子《论语•学而篇》中出现的句子,寓意“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刘建亚副校长朗读了这句话,并以此表达了对我们的欢迎之情。晚宴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虽然不是我熟悉的食物,但却是很有中国风味的食物,且也的确非常可口。


第二天,8月14日(周一),各学院相关部门交流。笔者访问了新闻传播学院。


当天,山东大学相关部门和我们举行了交流会。 笔者作为成均馆大学媒体传播系的代表,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明洋教授、副院长邱凌教授、实验中心主任于智源副研究员、外事秘书杨华一起在新闻传播学院生命南楼209会议室进行了座谈。会上,双方讨论了中国和韩国在媒体传播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同讨论了成均馆大学媒体传播学科和(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交换项目、学生交流、共同研究等多种形态的合作方案,并探索了未来的合作发展方向。通过这些讨论,双方都感受到了两所大学在今后媒体领域深入合作的必要性。



与山东大学宣传组职员会见的成均馆大学的宣传组职员告诉我,双方的交流会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很有趣。因此大家积极地交换意见和看法,同时对于工作上的感想也很一致。山东大学工作人员们在做的宣传工作和我们宣传组在做的宣传工作很相似,重点宣传的部分也很一致。因此可以感受到彼此文化间的默契性--即使不特意表达,也能一脉相通。下午我们还学习了基础汉语。


第三天,8月15日(周二),拜访了孔子故里——曲阜,大成殿,孔庙,孔林。



这一天是寻找学问的历史根源、学习孔子教诲的一天。我们来到有“孔子故里”之称的曲阜,聆听孔子的哲学和其对于学问的教诲。我们在孔子祠堂的大成殿重温了孔子的教诲。孔子是“儒教”的创始人,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引用《大学》中的“孔子教诲”,我明白了“教书育人,就是教他们正确行为”的教义。去大成殿要经过几扇门,有些门的门槛非常高,据说这是为了防止邪灵侵入。在这里,我们思考着如何将孔子的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深深地迷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孔庙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只埋葬孔氏姓氏的人。孔子的墓旁边和前面是他儿子和孙子的墓。孔子的妻子因为姓氏不同,没能葬在这里。我们一行3到4人在孔庙前拜了三拜。孔庙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们做得好。孔林是孔姓人居住的房子。房子像九重宫殿一样深邃而又复杂,感觉像迷宫一样。房屋的内部也清晰可见,床和餐桌都可以看到,能够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痕迹。看来从孔子时代开始,他们就过着站立式的生活,走在时代的前面。


第四天,8月16日(周三),笔者来到位于威海的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威海以中国传统礼仪、湖泊等人文景观闻名于世。威海也是中国第一卫生城市。威海是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是一个港口城市,离韩国直线距离较近。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我感受到了大学的历史和精神。这里安静的氛围更加凸显了学问的价值。从济南到威海可以乘坐高铁。高铁以250公里的时速行驶。如果想乘坐高铁,必须像机场一样通过安检,我们作为外国人还出示了护照。这个过程也很有趣。当我们到达威海火车站时,威海校区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等待我们了。威海校区占地面积也很大,校园里有两个湖,还拥有让任何一个山大学子都会感到自豪的非常漂亮的正门。我们乘坐着从火车站驶出的校车,进行了校园参观之旅。结束以后,我们去了威海校区的教工食堂。威海盛产海鲜,可能是靠近大海的缘故。我们也受到了珍贵且丰富的海鲜款待。吃完午饭,我们去了天文台,这是学校专门用来研究天文学的校用天文台,非常有名,也是当地居民和学生经常参观的热门场所。天文台位于山顶,蚊子似乎对我们一行很感兴趣,一直在我们周围徘徊。我们还在威海海边散步了一会儿。



晚上,我们与(威海校区)的副校长会面并参加了欢迎会。曾与我们大学东亚学术院进行过交流的金哲教授也来了。他和我们一行的国文系教授郑宇潭有很深的交情,所以特地过来见他。金哲教授为人随和又很亲切。不仅仅是金哲教授,此次访问过程中遇到的山东大学的工作人员们都很亲切,并对我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招待与照顾。(威海校区)副校长虽然个子不高,但看起来非常健壮和刚毅。


第五天,8月17日(周四),前往青岛校区。


青岛因城市前面有一个青绿色的小岛而得名。青岛距离威海有40分钟火车车程。于是,我们再一次乘坐了高铁。与从济南到威海的直达不同,青岛只能作为中间站下车。 我们一行人都在中间站下了车,并没有一个人掉队。这要感谢国际处职员金智恩。是她把所有琐碎的事情都放在心上,全程在照顾着团员们。她非常细心,凡事都以身作则,整个旅程中我都非常感激她。但遗憾的是,这次访问的最后一天,她身体不适,严重到了说不出话的地步。


到了青岛校区的正门,我们一行再次被震撼了。学校宽阔的正门笔直的矗立在广阔的土地上,非常伟岸,看上去比威海校区的正门还要大。学校的正门很宽敞,感觉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不仅是正门,青岛校区的所有建筑都非常宏伟壮观,令人赞叹不已。


我们与 青岛校区常务副校长韩建新、青岛校区校长办公室主任宋作标、青岛校区国际事务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春玲、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副教授薛熹祯、国际事务部工作人员苏畅、裴立坤等参加了欢送晚宴。参观了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中国大学博物馆中第二大的,看上去非常先进、现代化。据说博物馆正在展出过百级文物,因此前来参观的人也很多。在这里,我们还听说了三足乌的传说。三足乌据说可以控制太阳和月亮神秘的运动,还可以向全天下的人传达重要消息。这可能和太阳黑子爆发有关。



青岛校区的图书馆也非常巨大。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一座单独的建筑。因为它不仅建筑规模很大,并且有很多为了方便学生而建造的多功能室。建筑设计精致又环保。虽然是12层建筑,但天花板又可以作为窗户,光线从天而降,图书馆里到处都是倾泻的阳光,也因为阳光得照射而变得更加明亮。也许是自然光的缘故,图书馆的气氛很静谧,但也很温馨,是一个会让人想经常来,且也充满魅力的地方。从12楼看到的校园全景非常壮观。由深橙色屋顶构成的校园建筑群秩序井然,当夕阳直线穿过校园正门到达图书馆时,看上去犹如一幅油画。虽然不知道带领我们到图书馆12层的教职员是不是特意给我们看校园的夕阳,但因为时机非常好, 所以那种美丽的景象仿若神来之笔。 当时,见此景象,我们一行人全都不约而同的停下来,久久地看着那一幕。在青岛校区,可以感受到教育与研究的活力。学生们为中国的未来做着准备,充满热情与活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青岛校区常务副校长韩建新、青岛校区校长办公室主任宋作标、青岛校区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宋春玲、人文社会科学青岛校区研究院副教授薛熹祯、国际处工作人员苏畅、Pei Likun参加了欢送晚宴。


在晚宴上,大家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进行了讨论--通过付诸实践才能够实现社会构建。因此,在学习中,随着时期和时代的不同,实践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人工智能(AI)时代的实践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成均馆大学和山东大学交流会的实践也已经到了需要重新构建的时代。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讨论。


第六天,8月18日(周五),青岛观光。


最后一天,我们一行人终于有了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参观了青岛啤酒厂。我们在工厂试饮啤酒原液,还喝了市场上售卖的啤酒。下午本来是打算去在青岛很有名的崂山,但因为距离和时间的原因未能达成此行。取而代之,我们去了栈桥和五四广场。青岛栈桥虽然是因军事目的而建造的临时桥梁,但现在已经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栈桥对面是军事博物馆。五四广场像韩国三一运动一样,是为纪念1919年中国人民发起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而建造的。这是一个纪念并且让人们记住反抗日本侵略时期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与革命运动的地方,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当看到标志性的红色火炬雕塑时,我的心中也升起一团热火,仿佛感受到了当时与中国人民一样的,我们的民族之情。



第七天,8月18日(周六),回国。


直到最后一天,山东大学的工作人员也将我们送到了机场。即便到了出镜口,我们依然能看到青岛校区国际处工作人员在挥手送行。我们一行都很感谢他们这一路的亲切关怀与照顾,并热切期待着再次见到他们。在那一刻虽然想起了很多山东大学的领导、职工,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王岩。从第一天在机场接我们开始,她一直陪我们到了最后一天。在几个城市之间奔波的途中,也是她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从始至终她都是开朗的、朝气蓬勃的。于她而言,我们的行程应该是很疲惫的。但她却从来没有露出过疲惫的神情。真的非常感谢她的尽职尽责与关心照顾。这次山东大学的访问令我非常感动。我想再次向那些以最高礼遇招待我们的人们表示感谢。